中国古代主要吃什么?

谢邀

其实咱们老祖宗吃的多的是,上古时期先祖们筛选出六畜、五禽、五蔬、五谷……这些最养人的普遍养种植。各种坚果水果更多:栗子、李子、梨子、桃子、木瓜……

真菌类的各种山珍应该可以写一本书。还有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随处可见的小零食:龙葵、菇娘、马蓬、榆钱、甜大嫂,……(这些东西各地叫法不同,农村生活过的应该不陌生,全可以摘下生吃)

至于水里游的,天上飞的,山上跑的,地上蹦的……基本能动的都能吃。补充一句:《山海经》就是一本食谱

古人在冬天都是怎样御寒取暖的?有哪些取暖神器?

火炕是中国北方应用很广泛度一种取暖方法,我小时候也睡过。1980年代,火炕在京郊农村还是每家每户都会使用的;到了1990年代暖气片的使用,才使得使用火炕的家庭逐渐减少。十年前,北京二环内最后一面火炕面临拆迁,有人呼吁把它当作一个历史的痕迹保留下来。

翻阅史料,发现火炕也是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不仅仅是普通百姓使用,还有歌咏火炕的诗篇。我来简单聊聊《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女真人的早期居室大体上是依山谷而居,四周用树木枝干围成栅栏,屋高数尺,上面覆盖木板、桦树皮或茅草。女真人居处的墙垣、篱笆,大都是用树木搭建的。同契丹一样,门多朝东。在室内,墙的四周是一圈火炕,起居其上,并借以取暖。

女真人这种室外用木联成栅栏、门户朝东、屋内置火炕等习俗,可谓源远流长,弥久不绝。清代东北地区的满、汉人仍然保留着这种习惯。如清人杨宾《柳边纪略》卷一载,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一带,“屋皆东南向,立破木为墙”,门窗多朝东南,土炕高一尺五寸,围绕南、西、北三面,仅空开门窗的东面,并在南北炕头两端置炉灶,用来做饭取暖。屋舍四面有栅栏围绕。

上图辽宁新宾努尔哈赤出生地

金代女真及汉人、渤海人等,无论尊卑贵贱,室内活动主要都是在火炕上坐卧,并用它取暖。《金虏节要》载:金初太祖、太宗时,虽有君臣之称,但无尊卑之别,乐则同享,财则同用。至于屋舍、车马、衣服、饮食之类,并无多大差别。皇帝所独享的仅有“乾元殿”。殿外四周栽柳,把殿与外界隔开。殿内,围绕墙壁置火炕,平时无事,则锁上或开着;有事则皇帝与臣僚杂坐在火炕上。

上图努尔哈赤出生地的火炕

宋、金文人写了很多咏火炕的诗篇,试举一例。宋人朱弁于建炎二年(金天会六年,1128)使金,被留,在北方居二十年。有《炕暖三十韵》诗云:

风土南北殊,习尚非一躅。

出疆虽仗节,入国暂同俗。

淹留岁再残,朔雪满崖谷。

御冬貂裘蔽,一炕且蜷伏。

西山石为薪,黝色惊射目。

方炽绝可迩,将尽还自续。

飞飞涌玄云,焰焰积红玉。

诗中大意说:南北地方风土各异,来此就要入乡随俗。冬天天寒地冻,大雪飘满山谷。穿着貂皮裘衣,在炕上蜷作一团。灶里烧着西山石(煤炭),燃起红色的火焰。诗中,火炕的燃料是煤,现实中还有树木、农作物秸秆等燃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