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物流配送体系

有关学者分析了绿色物流的三大理论基础,并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诸项措施。认为我国发展环保物流势在必行,要发挥政府的引领和导向作用,营造宏观环境,鼓励环保物流,企业在其物流的各个环节都要注重环保,形成环保物流,消费者要倡导绿色消费,支持环保物流。

从理论基础和内容来看,绿色物流和环保物流基本是一致的,主要是适应当前人们要求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产生的。从逆向物流的内涵看,其目标之一是对最终废弃产品或包装废弃物做出正确的处置,因此同两者有密切关系,但是逆向物流不仅仅是一种环境保护策略,而且是一种节约资源、降低污染,能为企业产生明显经济效益的企业战略。

饶阳县蔬菜蔬果在哪个村

南北岩,流满村,尹村镇,官亭乡。都有蔬菜种植。饶阳县是河北省内设施蔬菜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设施蔬菜指的是大棚里种的反季节蔬菜,饶阳还是中国设施葡萄之乡。葡萄的栽种也非常广泛。

中国蔬菜保护地发展现状如何?

近年,各地保护地蔬菜生产发展很快,尤其是冬暖型日光温室和春用大棚(包括单斜面大棚和大拱圆棚)更是较为普遍采用的保护地栽培设施。保护地栽培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反季节(时差)蔬菜,以满足供应,提高效益。但是随着保护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往往茬口雷同,作物类别单一,品种特性近似,结果又造成上市时间集中,出现了淡季中的旺季,效益依然不高。例如1999年元旦和春节期间,我县的棚室韭菜因集中上市,销售不畅,每kg 仅售0.15-0.20元。而春节后的露地春韭,每kg售价却又高达1. 5-2.0 元。所以,仅仅有了保护地栽培设施,未必就能获得蔬菜生产的高效益。

现就安徽六安地区蔬菜保护地发展现状作以下阐述:

蔬菜产业作为我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对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虽然我区蔬菜产业已逐渐发展起来,但还没有形成产业基地,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标准化程度较低等一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区蔬菜产业的发展,也困扰着我们每一位蔬菜工作者,为此就做强我区蔬菜产业,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做一下分析及提一些自己不成熟的想法。

一、我区蔬菜产业的现状

目前,我区蔬菜种植总面积21万亩,总产量2.5亿公斤,年产值达2.65亿元。保护地蔬菜生产面积6750亩,其中温室面积是2900亩,大棚面积是3850亩。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区已基本形成了近、中、远郊相结合的蔬菜生产格局;以及其他部分乡镇在自给自足基础上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菜薯、大葱、红干椒等专业化生产的三线基地。

二、我区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

1、种植蔬菜用地逐年减少。一直以来我区都是我市乃至周边地区的主要夏秋蔬菜生产和供应基地。可是最近几年,生产资料、煤、电等农用生产物资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致使蔬菜生产的成本逐年提高,一些保护地无人承包,导致闲置;加上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一些惠农政策与蔬菜种植户无缘,最近几年大田作物收购价格上涨迅速,种植大田作物效益逐年变好,致使一些农户改菜田为大田等一些因素的影响,使我区露地和保护地蔬菜生产均出现了萎缩现象。

2、蔬菜生产零星分散,产业化程度低。我区的蔬菜种植大部分都是一家一户单兵作战,生产比较盲目和随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容易出现菜贱伤农的现象;另外,由于受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区蔬菜产业起点低,发展慢,产业化经营程度也不高。

3、蔬菜无公害程度不高。近年来,由于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如不合理施肥、用农药等,农产品的不科学收获,工业“三废”和城市垃圾的不合理排放,市场准入制度没有完全建立以及市场监督管理不严等等导致农产品污染严重,尤其是农民不合理使用化肥甚至使用一些高残留、剧毒农药、盲目地追求高产,严重地破坏了蔬菜原有的品质,无公害蔬菜还远远没有达到标准。

4、反季节蔬菜基本空白。我区的蔬菜生产已经能够满足我区居民三个季节的蔬菜供应,并有少量外销,但反季节蔬菜在我区还很少有种植的。在反季节蔬菜销售最好的春节前后,我区的蔬菜反而需要从外地引进,而且菜农们对此也没有采取积极的态度,进行偿试,使外地蔬菜在春节前后大量进入我区市场,对我区蔬菜生产也是个冲击。

5、市场信息不灵活。由于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农民市场信息不灵,因而产品结构调整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当瞬息万变的蔬菜市场价格下跌时,只能承受由此造成的损失,从而造成增产不增收。一年种什么,种多少?这是多数农民最为忧虑的事情,但他们又得不到这些必需的信息服务,使他们缺乏对市场的前瞻性、预见性,有时甚至走入了盲目生产的误区和出现随波逐流的现象,难免造成菜贱伤农的尴尬局面。

6、忽视品质,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长期以来,在蔬菜栽培上多数菜农依然沿用传统的栽培技术和方法,遮阳网、无土栽培、立体种植和沼气的应用等技术推广应用步伐缓慢,良种引进、繁殖和试验示范还十分薄弱,品种更新周期长,品种种植结构亟待调整。

三、蔬菜产业的发展方向

蔬菜产业是我区农业产业之一,具备较好的种植传统优势和区域特色优势。在新一轮结构调整中,如何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使之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力支撑,是亟需研究的课题。

1、确保蔬菜种植规模有新的突破。目前,我区的蔬菜种植面积有减少的趋势,形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应加大对蔬菜种植好处的宣传,蔬菜的种植周期短,经济效益见效快,做好示范引导,使我区重点发展一些有特色的蔬菜生产基地,形成规模,扩大蔬菜的种植面积。政府和信合部门可以给菜农一些低息或贴息贷款,扶持一批蔬农。同时对发展较好的有科技示范作用的农户适当给予资金支持,从而带动广大农户科学生产蔬菜的积极性。目前,我区80%以上的保护地大棚或温室都是多年前的木架结构,与生产技术要求相差很远,我们要大力发展保护地生产,就要对旧棚进行改造,推广越冬棚和多层覆盖,应用沼气、滴灌、二氧化碳气肥、温室张挂反光幕等新技术。有条件的村及农户都用上了这些,并获得了效益。例如工农村的集中温室,每户都有沼气池,九月份区领导亲自视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东兴村和保平村有条件的农户保护地都已经上了滴灌设备,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广大农户也非常认可,但都因为没钱投入不起。

2、开发特色蔬菜产品,打造品牌,走产业化道路。蔬菜生产一定要走规模经营的道路,只有达到了一定规模,才有利于产品外销,如果规模小,产品在本地不能完全售出,外销量又不够,这样很难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必须搞规模化经营。可以形成一个产业,打开一片市场,加快蔬菜品种的更新换代,是推动蔬菜产业发展的关键。要充分发挥蔬菜协会的作用,以协会的形式组织和带动广大菜农进行蔬菜生产,避免盲目进行生产。我觉得协会成员应该有一定的待遇,促进工作的积极性,协会应以快速的信息和庞大的营销网络为基础,配以新品种、新菜种、新技术的应用,树立和扶持一批典型用户,用效益说话,从而得到广大菜农的认可,这样才能收到好的社会效益。比如当初的红干椒种植,农民开始也不认可,通过科技示范户种植,取得效益后,广大农民一拥而起,富裕了一批农民;另外,大力扶持蔬菜经济人队伍,做到村村都有经济人,这样既有利于一村一品格局的形成,又可以迅速拉动我区蔬菜生产走向规模化。象我省延吉的元葱、农安的豆角、公主岭的茄子、辣椒、黄瓜等都有专门的出口基地和指定的销售市场,他们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政府扶持的一批既懂技术又懂营销的农业经济人。

3、建立健全产地无公害监督体系,进一步加强生产环节的管理,规范生产行为,严格控制有害物质污染,搞好产品质量监测,保证蔬菜安全上市。同时还要完善检测手段,真正使无公害蔬菜达到优质优价。调整质量结构,实现质量安全水平新突破。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关键环节,推进“从土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第一,做好宣传。农民尽量使用高效低残留农药,尽量施用有机腐熟的肥料,从源头上做到“无公害”。第二,深入宣传市场准入,实行编码制度,蔬菜带码销售,不合格产品可以查到生产者。第三,做好田间和市场监控。组织人员不定期的进行检查和市场抽检,对不合格的产品严肃处理。事实上我们的菜农早已经意识到产品信誉是无公害蔬菜占领市场的关键,但由于管理上的原因,存在优质不优价的问题,严重制约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而对于我们消费者也完全懂得食用无公害蔬菜及食品的重要性,只是苦于不知道哪一个是真正属于无公害的。前几年建立了无公害蔬菜检测点,也确定了几个固定的销售点和销售摊床以及流动车,效果不错,对促进无公害蔬菜生产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消费者对无公害蔬菜的认可程度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而近两年已销声匿迹。我想应该多方筹措资金,建立一个标准化的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对我区已建成的和再建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起到示范作用。从而带动我区无公害蔬菜生产上水平上档次。

4、调整栽培方式,实现种植方式的新突破。尽快研究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技术,全面推广,填补我区这方面的空白。建立示范园、示范场、示范棚,使农民看得见、学得会,发挥其培训、示范和引导作用,带动农民自我调整、自我发展。与蔬菜产业的发展速度相比,近年来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的创新不足,发展滞后,农民过多沿用传统种植习惯,同期播种,集中上市,加大了集中生产与市场均衡需求的矛盾。要充分利用蔬菜种类多、品种丰富、栽培复杂、种植方式灵活的特点,加大推广的力度,把设施、品种、技术以及栽培方式、种植模式进行优化组合,在同一地区分批播种,分批收获,分批上市,避免一次上市量过大,影响经济效益。

5、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系统。要使蔬菜产业发生质的变化,政府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建立覆盖市、区、乡之间的计算机联网,逐步形成现代化的信息收集、加工、传播系统,适时发布蔬菜及其他农产品市场需求及价格信息,建立蔬菜产品价格信息和蔬菜生产预警系统;区蔬菜部门要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防止和克服蔬菜生产中的盲目性,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信息闭塞而造成的农民收入减少;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其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向广大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优质服务,使种植农户种有目标,销有市场,增产增收。

6、突出科技服务。蔬菜科研投入和推广一般偏向于硬件设施而忽视了人才的培养、技术服务等可能带来的巨大间接效益的软件投入,由于投入所限,蔬菜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缓慢,缺乏再学习、再教育的条件,蔬菜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得不到及时普及,要对蔬菜技术推广部门加大扶持力度,建立一支高素质能文能武的技术人员队伍,也就是说既能搞科研又能进行技术推广,还擅长营销的这样一支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带动我区蔬菜科学技术水平上个新台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