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本地菜有什么?

香港家庭大多以中国菜为家庭菜。他们大多保留了自己民族传统饮食特色。在华人社区内,以广府人、客家人(以新界的原居民尤甚)、潮汕人、蛋家人为主。因此广府菜、客家菜、潮州菜等被视为本地菜色。盆菜是新界原居民在节日时的传统菜。西贡市、南丫岛、流浮山和鲤鱼门则以海产闻名。传统食肆则可到古渔村如长洲和大澳里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香港中上环一带遍布以供应点心和茗茶的中式茶楼和二厘馆,譬如石塘咀至西环一带的三元楼、燕琼林、中上环的冠南茶楼、三多茶楼、云来茶楼[1]、高陞大茶楼、平香茶楼、得男茶室、得云大茶楼、莲香楼与陆羽茶室、湾仔的龙门。因为茶楼客人差不多全是男子,所以茶楼名字多以“多男”、“得男”寓意开支散业的传统思想。早年的茶楼分为楼座和地厅,楼座的风景好一点,茶价是七里,地厅的茶价是三厘六,而二厘馆的茶价当然是二厘。 
 三四十年代,茶楼竞争进入白热化,茶楼开始在晚上开设歌坛,以供表演粤曲。后来附设歌坛的茶楼多达三十几家,譬如如意、富隆、平春、添男、大观、莲香、高陞等等。[2]当年高陞大茶楼曾聘请女伶梁瑛演唱粤曲,并且另聘乐师伴奏。当时除了茶楼,还有主要举办筵席的中式酒楼,譬如杏花楼、镛记酒家、南园、西苑、文苑、大三元、宴琼林、聚馨楼、探花楼、观海楼、桃李园。 
 杏花楼就是香港的第一家酒楼,早在1846年已开设在西环水坑口。1900年,酒楼已增至三十多家。当时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也曾经在杏花楼与朋友笑说诗词,大谈国是。[3]由于香港人喜爱饮早茶,中式茶楼每天从清晨大约五时开始供应点心,到中午为止。战后,中式酒楼也开始兼营了茶楼的业务,供应不少新式点心。在经济起飞的八十年代,香港夜生活越来越繁盛。到了九十年代,部份酒楼开始会供应夜茶服务。 
 斋菜方面,一般的寺庙,如宝莲寺、圆玄学院、观音寺会供应正式的斋菜。由于早期交通不便,有商人开始经营斋菜馆。香港第一间斋菜馆就是成立于1935年位于香港岛坚道的小只园。斋菜馆也常常售卖佛经、佛珠、木鱼等佛教用品。素菜馆则会供应一些彷荤的素食
该答案来自南北游旅行网官方网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