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因为穷才吃,现在却吃不到的有哪些菜?都是怎么做的?

在七十年代,大家都吃过野莱,苦莱子,荠荠菜,马扎莱等,这些都是凉拌好莱,特别是马扎莱,用热水烫后,再用冷水拨凉,用蒜泥一拌,可口无比。

还有一样大家可能忘记,不是野莱,是豆虫,就是豆子叶长茂盛时,在上面专吃豆叶的虫,那时农药紧缺,只能照顾大面积作物棉花,其它豆子,花生小面积作物不打农药,所以豆子这种虫特别多。抓到到后用刀被坯死,把虫内脏不干净东西去掉,翻过皮来,一张带白油的皮,展现在面前,然后用刀跺碎,加上盐一拌,放入锅中炒熟,一块一块似炒鸡蛋,美味可口,当客人来了还当主打莱。

现在想起来,还淌口水,朋友不知你吃过没有?不过现在农药喷洒多了,豆叶上的豆虫绝后了,已经转入地下,这种地下豆虫更加有营养,更加好吃了。

60年代那个时候,在农村都是很穷,物质贫乏,没有多少东西可以吃。

在我的记忆里,日常生活中天天离不了的就是红薯,蒸着吃,煮着吃,切片晒干熬汤,磨成面粉做窝头··· ···无论怎样变着法儿吃,主角就是红薯。

不过,红薯对我来说,也是从不讨厌的一种美食,有三种吃法是我非常留恋的。

第一种:红薯干熬的茶和稀饭。解渴,提神,红薯干酥烂、松散,沙沙的感觉,意犹未尽,有点上瘾,今天喝了,明天还想。

第二种:红薯面粉做的窝窝头,在地锅里烤焦捣碎而成的辣椒酱,窝头的筋、韧、甜,辣椒酱的醇香、绵辣,两者结合,堪称完美。

第三种:就是用新鲜的红薯,拉搓成渣,用水淘去淀粉,加上蔬菜、葱花,上锅蒸熟,蒜泥或者辣椒伴匀,有香油淋些更好。这种吃法大多是早上,不是天天,隔三差五的。

现在平常也想吃,也可以吃到,人懒也是时间的关系,让这种美食成了遥远的记忆,也让老老少少一家人聚少离多、温馨的亲情分散到天涯海角暖暖凉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