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以什么食物为主

隋唐以前主要是小米就是粟,小麦不是主要的,后来由于水利技术的发展,唐代以后小麦开始大规模种植,宋朝特别是南宋时期江南农业开始发展,水稻成为南方人民的主要食物,由于耕作技术和品种的局限,小麦和水稻都不是高产作物。

食物的产量限制了中国人口的增长,明清时期玉米、番薯、土豆、南瓜等作物传入了中国,虽然这些食物的口感和味道都不如面粉和大米,但是这些作物对土地和气候的要求很低,几乎什么地都可以种。

抗病抗旱能力都远超小麦和水稻,在生产条件好的地区种植,亩产可达400--500斤,而同等种植条件下水稻的亩产则不到400斤,小麦的亩产则更低。同样,玉米的亩产大约在1000斤以上;土豆的亩产则在2000--3000斤;南瓜的亩产则在3000斤以上。

扩展资料:

食物由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水构成,能够藉进食或是饮用为人类或者生物提供营养或愉悦的物质。食物的来源可以是植物、动物或者其他界的生物,例如真菌,亦或发酵产品像是酒精。人类借由采集、耕种、畜牧、狩猎、渔猎等许多种不同的方式获得食物。

食物能够满足机体正常生理和生化能量需求,并能延续正常寿命的物质。对人体而言,能够满足人的正常生活活动需求并利于寿命延长的物质称之为食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食物

隋唐以前主要是小米就是粟,小麦也有,但不是主要的,后来由于水利技术的发展,唐代以后小麦开始大规模种植,宋朝特别是南宋时期江南农业开始发展,水稻成为南方人民的主要食物,但由于耕作技术和品种的局限,小麦和水稻都不是高产作物,食物的产量限制了中国人口的增长,明清时期玉米、番薯、土豆、南瓜等作物传入了中国,虽然这些食物的口感和味道都不如面粉和大米,但是这些作物对土地和气候的要求很低,几乎什么地都可以种,而且抗病抗旱能力都远超小麦和水稻,在生产条件好的地区种植,亩产可达4000--5000斤,而同等种植条件下水稻的亩产则不到400斤,小麦的亩产则更低。同样,玉米的亩产大约在1000斤以上;土豆的亩产则在2000--3000斤;南瓜的亩产则在3000斤以上。上面说的是普通百姓的,当官的人是吃肉的,所谓“肉食者谋之”,意思就是统治阶级就是当官的是吃肉的,还有那个晋惠帝说的“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这句话就可以看出三个意思,一是当时的百姓是以粟米以主食,二是统治者是吃肉的,三是晋惠帝是个白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