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在家,怎么吃才能增强身体抵抗力?

没有什么特殊的,饮食方面注意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特别是深色绿叶菜。另外,牛奶和豆类都可以适当补充,牛奶可以每天早上和晚上各一杯。

另外,如果有去超市采购的情况,一家派一位就好,带好口罩做好防护,最好和人间隔一米。

肉蛋这种食物,一定要煮熟,蔬菜类清洗干净。

哪些食物对人体免疫力有好处呢?

1多吃五谷杂粮 2蘑菇可以促进白血球抗感染。3大蒜,大蒜抗感染和细菌。4西蓝花,西蓝花的营养非常丰盛,能够为我们形成天然的保护层,其中包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D可以提高免疫力

怎样增强身体免疫力?

“免疫”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明代医书《免疫类方》,指的是“免除疫疠”,也就是防治传染病的意思。因此“免疫力”相当于中医正气中的一部分。

《素问·刺法论》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疾病的过程就是正气和邪气相互作用的结果。

免疫功能即抗病能力,是正气的重要方面,正气旺盛则抗病能力强,不易发生疾病。若脏腑、经络、气血损伤,会导致正气亏虚,易感受外邪并发生疾病。在疾病的整个阶段,邪正斗争时,或邪去之后,都存在着正气的自我恢复,从而使机体康复这样一个过程。这种自我修复的机能,通常称为康复能力,它同樣是正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冠肺炎病毒即属邪气,但其具有很强的传染力,非普通的六淫邪气可比,中医称为“疫气”。触冒疫气之后,各人的反应也不尽相同,这与人体正气的强弱关系密切。正气强者染毒而不发病或发为轻症,疾病能速愈。正气弱者,则发为重症,甚至危重而死亡。

那么,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正气,为自己增加一道免疫屏障呢?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云:“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是《黄帝内经》的养生总原则,本质的含义就是要顺从自然规律生活。人体是一个整体,人体与自然也是一个整体。自然的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及环境的改变,都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活动。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其意在于指导人们顺应四时之气颐养其身。

现在正值夏末秋初,自然界进入了“阳消阴长”阶段,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有些地方更是“一天四季,十里不同天”,因此要适当增减衣物,以防感冒。人体之阴阳变化也较急剧,如果摄生不慎,易引动伏邪而出现旧病复发,故有“多事之秋”之说法。

此时,可以根据个人年龄、体质、兴趣爱好适当做一些较舒缓的运动,如慢跑、散步、做操、打球、登山、跳交谊舞、打太极拳和练气功等,不可做太多激烈运动以致大汗淋漓,阳随汗泄,津随汗脱,损伤阴阳。

饮食有节,不可滥补

现代医学将人体免疫分为两种:一是出生时即有的非特异性免疫,二是出生后受环境因素影响或人为针对性补给而获得的特异性免疫。中医学则认为,人体正气来源于先天的禀赋,根于肾气,又依赖于后天的调养与补充。因此,当下疫情期间,很多人大鱼大肉、大吃补药以求增强免疫力,扶助正气,防病驱邪。

但是,《黄帝内经》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意即饮食过量,过于油腻,胃肠不堪重负,脾胃不仅不能将饮食化生为营养物质,相反,过量吃不能运化之物,会聚湿生痰,导致肥胖。痰湿也是致病因素,阻滞于女子胞宫胞脉,可引起闭经、不孕;阻滞于血管脉络,可引发冠心病、心梗、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湿最容易聚集于肺,引发肺脏疾病。例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肥胖湿盛者更易感染或病情较重。

目前天气气温仍较高,要注意避免过量进食生冷食物,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宜以清淡的素食为主,比如黄瓜、丝瓜、南瓜、西瓜、西红柿等。也可以适量吃些苦味、酸味的食物,多喝些汤汤水水,如凉瓜汤、百合银耳汤等。应“少肉多菜,少盐多醋,少糖多果,少食多嚼”;“素食为主,狂食为禁,淡食为宜,杂食为优,慢食为佳,粗食为好”;纠正食不定点、挑食、进食过多、暴饮暴食等饮食上的坏习惯。

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按时作息,早卧晚起,保证充足睡眠,不要熬夜,处理好工作与休息的关系。清朝李渔《笠翁文集》云:“养生之决,当以睡眠居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研究表明,规律睡眠能产生更多的抗体,增强机体抵抗力,加快各组织器官的自我修复。

内心安宁,恬淡虚无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经脉别论》曰:“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病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喜则气缓,怒则气上,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可见,保持心境平和对于预防疾病非常重要。如果内心总得不到安宁,疾病便会反复或加重——“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医学研究也证实,人体在心理超负荷状态下,体内植物神经功能、内分泌系统和免疫功能都会出现剧烈变化而发生疾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