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安全教育:不良饮食行为

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的饮食习惯要求是:安静愉快地进餐,正确使用餐具,饭后擦嘴,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细嚼慢咽,咀嚼时不发出响声,不挑食偏食,不剩饭菜,就餐时不发出声音,不乱扔残渣,饭后收拾干净等。

  中国人在饮食文化上源远流长,父母对子女的“吃饭”问题一直颇为重视。但由于孩子的吃饭不同于大人,他们缺乏必要的知识经验,自控自护能力很差,又加上祖辈的溺爱有加,父辈的教育不力,又缺乏科学的营养卫生知识,致使多数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吃饭只知道好吃不好吃,好吃的一味往肚里填,不好吃的拒之口外;有的幼儿零食不离嘴,看见饭菜就摇头;有的幼儿挑食、偏食、剩饭剩菜严重;有的需要大人端着碗跟在后面追着喂,一顿饭吃上一小时等等。这些不良习惯的养成,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这就要求我们保教人员协调一致,互相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让他们在幼儿园不仅吃饱吃好、而且吃得卫生、安全、愉快。

  “幼儿健康教育是以幼儿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为核心问题而开展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在健康和卫生知识、对待健康和卫生的态度及行为方面得到改变,最关键的是形成健康的行为”可见作为健康行为之一的饮食习惯更应该引起我们每个人的重视,所以希望通过研究,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健康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