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成都到处都是重庆火锅,而重庆没有成都火锅?

先说清楚,我是重庆人,在成都定居了,老婆和家里亲戚都是重庆的,每年也要回重庆很多次。在成都和重庆这个问题上,我观察的一些现状,大家看看热闹吧。

成都其实是一个本地人很少的城市,2000年以前,成都中心区常住人口也不过300万,大区人口不过900万,而同期重庆市区就有1700万人。成都市如今市区人口超过1000万,大区超过3000万,可以说大部分人都是外来的。

从成都本地人的心态而言,对外地都是新鲜的,好奇的,特别看重各地的特色,比如火锅,其实四川火锅的重庆品牌并不是重庆打出来的,四川火锅如果没有成都近30年的发展 演变 推动,到如今是不会形成风靡全国的一种行业模态,一种几乎独立的菜系,顶多就是个麻辣烫的水平。在成都的餐馆,特别喜欢标出地方特性,比如双流白家肥肠粉,乐山冷串串,大邑肥肠血旺,宜宾把把烧等等。这其实是种轻松宽容的心态,在别的地方计较这计较那的时候,成都人根本没看在眼里,他看重的是,这个东西有特色,好吃,值得来,值得带人来分享(炫耀)。

这种神奇的心态其实滋生了很多伪地方菜,很多所谓的某某地方的菜,搞不好就只有成都有,当地人压根不知道,或者根本没名气,也不流行。我经常去买的一个凉拌菜就号称是什方拌猪蹄,在这个小菜市非常有名,已经有人开着奔驰RR来排队买了,但实际上,只是老板是什方人而已,自己发明调和的口味,招牌不打地方就是没有打个地名卖的好。

重庆这么多年一直有怨气,觉得自己没有得到资源充分的发展,直辖以后为了显示独立文化和特色往往有点过度表现,刻意去拉开文化差距,刻意去正名,刻意去比较成都,其实成都有大约1/5的重庆人,搞不好现在重庆来成都的人都超过原来的原驻民了,要不要干脆说成都都是重庆的算了?

重庆行政直辖了,人种都变了,不是四川人了,叫渝人,菜不是川菜了,是渝菜,哎 不自信若斯

为什么重庆没成都火锅,而成都有重庆火锅,其实背后体现的是城市文明进程度,城市文化融合度,以及城市接受包容度,由此显而易见的是成都城市格局更大气,更显深厚的底蕴。

去年重庆提了一个城市宣传语“行千里,致广大”,其意为重庆的发展要走得出去,并且努力得到外界认可,不可否认该宣传语立意明确,言短意明,多少也算得上一个及格的城市宣传口号,但现实生活中却与口号比比皆不符,就如同擂着胸口吼的“老子们嘿耿直叻”一样。从某网络语言“××一家亲,xx除外”,到“一座城市只有一个啤酒品牌,其他的爬开”,再到东水门街的“渝菜博物馆”……,那么作为重庆人的精神支柱,并引以为傲,双手紧攥世间唯一牌匾火锅之城的重庆火锅,重庆人视为全球唯一最牛滴地域文化特点和标志而倍感自豪和荣光感,牢固闭门固守“唯重庆火锅”品牌,拒绝和排斥外来火锅品牌,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也不排除某家禽牌火锅等,在市场营销中,植入唯独性,排他性的营销思维形态,教唆消费群体的盲从性,从而达到市场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要知道,作为川味麻辣火锅类质化最大的竞争对手,以及竞争市场就来自于成都,从火锅地域流派,火锅种类,火锅品牌,门店,从业人员,消费群体,甚至相关原料集散物流,再到城市文化特点,成都隐然先于重庆而绝不次之之态势,让重庆业界不免忧桑葱葱,其中种种排他手法不一一唠叨,所以才出现成都有重庆招牌的火锅,而重庆无成都招牌的火锅现象,甚至“重庆老油火锅味道才巴适”,“调味只用香油蒜泥才正宗”,一度成为重庆人对重庆火锅奉为迷之痴癫状态。

在中国,每个人都知道众口难调,个人口感味觉喜好并不能强加他人身上,重庆火锅最突显朝天椒的辣式火锅,讲究的是嘴里辣豁豁,菊花也得同步辣豁豁,就是重庆人心口相颂的“勒个火锅霸道惨咯,硬是巴适,来嘛整起嘛”,对此,北方人,抑或江浙沿海一带的人可就不是人人都能够接受这种催命式死辣味觉,也不是谁都想去感受上下同时“豁豁”的“好吃惨咯,嘿安逸哩”感官刺激,反观成都火锅在表现形式上就丰富多彩,调味的多样性就能受到更多人的接受,这也体现出一个城市对外开放和欢迎的程度。

火锅只是中国人的一种饮食烹饪的方式,但背后突显更多的却是城市内涵,一句话“世界那么大,不单单只有重庆火锅”,跳出地方保护主观思想的怪圈,真的会发现世界原来勒么大,意识形态上不“广大”,哪里能得“千里”来?借此与山老表互勉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