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冒菜到底是怎么做得?

  成都冒菜就像火锅一样,也是香辣可口。所谓冒菜,就是把各种菜:豆芽、藕片、豆腐、青菜等,放在一个用竹编的“帽子”里,然后放在一锅辣的老汤里面去煮,一会煮熟之后,再撒上一点佐料,就可以有滋有味地吃了。

 总结冒菜:就是用中药和各种调料配出的汤汁烫熟的菜。

  “冒菜”是成都的特色菜,如果您以为这就是一个菜,那您就大错特错啦,这只是一种做法而已。用这种方法做出来的菜,就叫“冒菜”。“冒”字在这里是动词。先准备一锅麻辣鲜香的汤汁,把菜用一个竹勺装好,一般一勺就是一份。在锅里煮熟,然后盛到碗里,顺便再舀一勺汤汁。冒菜的原料不限,这点和串串香类似,什么都可冒,什么都可上桌。有荤有素,不过据说冒菜火气太重,不宜常吃。冒菜和串串香的区别大概在于,冒菜的汤也可以喝,而串串香的锅底估计没人敢用勺子舀到嘴里去的。吃冒菜一般是一份一份的叫,但是如果你想多吃几个品种,那也可以叫老板在一份里多冒几种,比如叫一份素的,你可以冒上莴笋,木耳、空心菜、藕片、血旺等等;叫一份荤的,你可点上毛肚、翅尖、鹅肠等等。

重庆火锅中的老三篇是哪几道菜?

重庆火锅老三样是黄喉,毛肚,鹅肠。

谢谢邀请!

忆往昔

“老三篇”是指文化大革命时期,毛主席的三篇著作。它们分别是《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那时指定人手一册,小学生也有。而且要求必须会背诵。

文革结束后,百孔千疮的中国大地开始如雨后春笋,万象更新。春风杨柳了,于是火锅开始风行在重庆的大街小巷。

那时候火锅菜品相对较少跟现在比。由于经济刚刚复苏,老百姓囊中羞涩,手里的票子少得可怜。要想吃顿火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简直就像是在过地主、资本家的生活,够奢侈的了。我还记得当时市面上流传着一句口头禅叫“每周一锅”。

重庆话:锅guo=歌ge。

《每周一歌》是重庆电视台的一档节目,当时非常受欢迎!因为市民们每周都能学到一首流行歌曲,如《绒花》、《兰花与蝴蝶》、《青春啊青春》、《我们的事业充满阳光》等等。不夸张地讲《每周一歌》已经深入人心。

而每周一锅:顾名思义,每周吃一顿火锅。能每周一锅的肯定都是些有钱人或者是当官的、采购员、业务员什么的。

现在不能说天天,起码隔三差五绝对是要去整顿火锅的,因为有钱了大家。

当时的火锅菜品很少,每桌必点的有毛肚、鸭肠、黄喉俗称老三篇。

现在的火锅菜品五花八门、琳琅满目!不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河头游的、田里种的,还是树上挂的重庆人都把它们开发出来当火锅菜。过去能当火锅菜的必须满足吃起来嘎嘣脆的条件,现在就顾不得那么许多了。如酥肉、脑花、外腰、牛鞭、午餐肉、耗儿鱼、大虾、滑肉片、肉丸、鱼丸、虾滑、带鱼、羊肉卷、肥牛卷、血旺儿、血片儿、泥鳅等。

外地朋友很是纳闷:重庆火锅那么多种菜,但大多数都是些荤菜,素菜怎么却不多见呢?这里很有必要解释解释。你没瞅见一锅火锅端上来,汤里的红油多得吓死背时!大约有5-8斤。涮荤菜可以,因为荤菜不裹油。素菜不中!太裹油。况且涮好的素菜麻辣得叫你吃都吃不成!更重要的是:涮素菜毁汤!如果你往锅里下嫩豆腐那老板儿的心啊凉都凉了,看到自己心爱的汤底毁于一“素”痛得呀人都站不稳了!不过大豆芽、大白菜倒是可以的。就是辣死个人!

重庆火锅开在外地是没有这样的待遇的。所以离开重庆你很难吃到正宗地道的重庆火锅就不足为奇了!

相关文章